哲学的“根”与“用”
www.jjjtsb.com?2012-02-14 16:26? 刘福森?来源:《光明日报》 我来说两句
“哲学无用论”: 对哲学与科学功能的混淆 哲学的用途问题,也就是哲学的价值或哲学的功能问题。不同的意识形式具有不同的社会功能或不同的价值,也就具有不同的用途。通常人们所说的“哲学的用途”,也就是哲学的功能或价值。 科学属于认知意识,它是人对外部对象的认识。科学的用途就是为人类提供关于对象的知识。哲学属于人文学科,诉求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表现为两种不同性质的精神指向:科学精神以外部事物为尺度,而人文精神则是以人为中心;科学精神注重理性知识的获得和积累,人文精神追求的是非知识的意向和境界;科学追求真实和真理,人文追求价值和美好。因此,作为文化的核心和文明的灵魂的哲学的用途不同于科学的用途。哲学不是对客观对象的认知。哲学是观念、思想,是人们对对象的理解和解释。因此,哲学提供给人们的不是关于对象的具体知识。“哲学,尤其是形而上学,为若是试图给予实际的信息,就会变成废话。”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第5页)哲学提供给人们的是思想和观念。在比较狭义的意义上使用“观念”的概念,观念是决定态度和行动的价值系统,是人们的基本信念。因此可以说哲学是关于思想和信念的学说。它通过对问题的独特的理解方式,提供对世界的意义的理解和把握。通过科学我们知道了世界是什么样的;通过哲学,我们获得了一种对待世界的观念、立场和态度。既然基本观念或信念决定着人们的态度和行动,那么它们在本质上便意味着一些价值体系。“所有需要哲学干预的思想问题都是关于价值体系的问题,或者说,凡是关于价值体系的问题都只能由哲学来判定。哲学的有用性正在于此。”(赵汀阳:《哲学怎样才是有用的》,《社会科学战线》,1995年第1期)价值观在哲学中是体现在一定的概念体系中的,它决定着一个时代的文明、文化的价值指向。这是哲学区别于科学的基本特征。 在社会上一直流行着一种“哲学无用论”。一些人认为,哲学不能为我们提供具体的知识,因而不能为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任何具体的帮助,也不能帮助我们获得实际的利益。因此,哲学是没有什么用的。这种“哲学无用论”错误的根源,就是因为他们混淆了哲学与科学的功能。“为人们提供关于对象的知识”是科学的功能,而不是哲学的功能。哲学本来就不是为人们提供具体知识的,因此,它只能说明哲学不具有科学的用途,而不能说明哲学没有哲学的用途。 产生“哲学无用论”的另一个原因,是认为哲学无用的人,只重视知识的用途,而轻视价值、理想、思想、信念在社会实践中的巨大作用。在市场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历史条件下,功利主义价值观占据了统治地位。这就必然造成重视物质利益而轻视价值理想、重视知识而轻视信念。人们对于“如何获得成功”这一类的知识问题相当重视,而对于“为了什么这样去做”、“怎么做才是有利于人类利益的”这一类的价值问题却越来越轻视。这种重视科学而轻视哲学的现实也是产生“哲学无用论”的根源。 哲学根源于现实的生活世界,同样,哲学的用途也是为人们解决现实生活世界的问题服务。这就是哲学同现实世界的双重关系。哲学之所以对于人们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有重要的作用,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它根源于人的现实的生活世界。为时代和民族提供核心的价值观、新的思维方式和信念,是哲学家不可逃避的社会责任。哲学家之所以能够成为时代的精神代表,不是因为他的哲学超越了现实的生活世界,而是因为他以抽象的哲学理解反映了时代的人类的生存主题。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