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日本三家公司合资在山东莱阳租种1500亩地种粮养牛。日企不施农药化肥,主打无害产品。据悉,由于不采用化学手段,日企田地产量仅为当地人所种田地的一半,5年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但日企负责人对前景表示乐观,称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为他们让出了市场。(7月12日《新京报》)
当地的农民对日企“侍弄”土地的做法大惑不解,尤其对其不施化肥、不打农药,甚至不除草,一亩地的产量仅是当地人的一半的“顺天收”亏损,更觉“心疼”和可笑。对日企嘲笑的背后,恰恰折射出中国农民对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农业意识缺失的现实国情,反映出打破急功近利短视思维的长期性与艰巨性。我们无意责备中国农民的观念陈旧,反而更觉政府教育引导农民的责任重大。
显然,日本企业选择在中国投资种地、养牛,看中的是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为他们让出的市场,瞄准的是构建循环型生态农业的创新目标,颠覆的是中国农民长期形成的过分依赖化肥、农药的传统种植模式,其探索实践对于时下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积极的警示作用。
尽管日企负责人目前对未来乐观前景表现出的踌躇满志尚需实践检验,但就其经营理念、科学态度和执着精神,很值得学习借鉴。笔者以为,抓住这一创新典型,不仅让其成为打破传统种植模式的实验田,更应使其成为引导农民更新观念的活标本,这或应成为当地政府的务实之举。
农民嘲笑日企,缘于对其做法的“看不懂”,我们应当引导农民从日企的经营方式中悟出科学的道理。五年不施农药化肥,是为了恢复地力,销蚀土地的化学成分和农药残留;用牛产牛粪作肥,是为了改善土质,从而产出无公害农作物,用农作物喂食奶牛,才能产出高品质牛奶,这种生态链体现良性循环的发展理念。尤其是日企负责人传达出的“种植之前先做土,做土之前先育人”的日本古训,更是契合了中国“内因是事物变化依据”和注重人才素质培养的社会哲理,值得我们借鉴。
农民嘲笑日企,也反衬出政府引导扶持的缺失。长期以来,中国农民长期习惯于“当年投资,当年见效”的急功近利经营模式,依据的是祖辈积累的传统经验,既无科学种植的新知,更无创新探索的成本。以此事为例,在山东莱阳租地种粮养牛的三家日企均属世界500强企业,他们的前期投入就高达2190万美元,此后每年还要再追加投资220万美元。这对于普通农户和小企业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字。因此,改变中国农业滞后的现状方能避免此类尴尬的发生,政府应当鼓励中国企业致力于现代循环农业建设的尝试,同时要加强对农民进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教育培训,加大对发展绿色环保农业的资金、政策扶持力度。
时下,食品安全成为国人之痛,也自然成为外企的牟利商机。而日企的“不打农药亏5年”不是笑柄而是警钟,正视和利用这一现实,从加强环保农业开发人手实施源头治理,这或成促进农民增收和确保食品安全,让中国农业和中国农民“笑到最后”的“双赢”之策。
- 2011-07-01食品安全向国家安全提升正当其时
- 2011-07-01将食品安全纳入国家安全势在必行
- 2011-06-27食品安全 先抓“猫”再抓“鼠”
- 2011-06-17“食品安全示范店”莫与市民捉迷藏
- 2011-06-17食品安全不是技术问题
- 2011-06-16保障食品安全 消费者要自我保护
- 2011-05-25最严厉食品安全治理莫忘“最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