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委员会日前公布了第一轮投票结果,81部作品进入下一轮评选。方方的《水在时间之下》排名第一,得票前10名作的者中,省级作协主席和副主席占到了8位,有的还是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甚至中国作协副主席。
这个数字很简单,但透过简单的数字看“本质”,却似乎反映出一个信息,这就是作协主席们的创作水平,普遍比普通作家要高。
作协主席首先是作家,会写作肯定是基本功,这点不容怀疑。但是否当了主席就特别能创作,作品也随之更加出类拔萃,或者创作能力自然比作家强,抑或当上作协主席的都是顶尖作家,则不能一概而论。不论是作协系统,还是其他行业领导,不见得领导就是最高水平的体现。因为在我们国度,外行领导内行是普遍现象。因为当领导最重要的是组织能力,善于沟通协调,而且自身形象为公众所认可显得更为重要。具备了这样的能力和特质,就能团结和带领一班人,把一个单位或系统的工作做好。否则,就算业务能力再强,如果不具备当领导的潜质,也当不好领导,开创不了工作的局面,这是没有疑问的。
当然,作协主席不在“外行领导内行”之列,应该算得上是专业对口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创作业务能力也自然比作家技高一筹,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而且创作是需要生活积累的,是要沉下身子思考现实问题的,只有充满生活气息、切合现实题材、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才是富有生命活力的。作协主席大小都是官,多少都会花费些时间参与活动社会,因为领导就是服务呀。这样一来,用于体验生活和创作作品的时间就相应地减少了,这也是符合常理的,所谓有得必有失,得失必相等。早些年似乎就有过这种现象,曾经富有激情的作家,当上了作协主席就再也写不出好作品了。这其中的原因当然也是不一而足的,但不能潜心创作了应该也算是个重要原因。
但是,第8届茅盾文学奖的评选,似乎与众不同,或者要改变这种惯例了。感觉领导们都有着超强的“弹钢琴”能力,很好地展现了统筹兼顾的功夫,省级作协主席和副主席有8人进入前10名,那就是实力的证明。不过这种“集体中奖”的现象,终究给人产生浮想联翩的感觉。因为,党员干部们曾经引为自豪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品质,在这个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时代,早就差不多荡然无存了,更多的领导暴露出了争抢名利的私心杂念。于是,公众早就见识了种种权力自肥的丑剧:腐败分子的头上,更多地头顶着荣誉的亮丽光环;人事招聘,领导们的子女亲戚总是更容易脱颖而出。反正凡是有好处的地方,总能见到或者感觉到领导有形或无形的存在和力量。第8届茅盾文学奖的评选,是否也有着这种“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或者说权力自肥的因素在内,不敢妄下定论。但是,既然天上的馅饼更多地砸到了作协主席们的头上,那么在现实环境下产生这种联想,也不算太离谱,或者说是小人之心。
??? 原文链接:http://sns.fjnet.cn/space.php?uid=696884&do=blog&id=28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