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洋面孔”变成“国际骗子”的代名词
www.fjnet.cn?2012-07-18 10:46? 温国鹏?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有需求就有供应,既然商家喜欢找“洋面孔”来给自己聚拢人气,所以也就给了演出公司大展手脚的机会,双方齐心协力,出租“洋面孔”的生意想不红火都难。按理说,这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事情,哪怕是为了雇洋人来给站脚助威要多花不少的银子,那也是人家商家自己掏腰包,用不着消费者肉疼。不过很显然,出租“洋面孔”这一现象泛滥的背后还有不得不小心的隐忧。 如果仅仅是在楼盘开盘或新车发布上租用一些“洋面孔”,故意给消费者营造一下产品高端、奢华的感觉倒也罢了,充其量是商家的一种营销手段。但是,从记者的调查中可以看出,这些“洋面孔”的工作可不仅限于此,他们也会在商家的授意下把自己装扮成各种“砖家”甚至是“葡萄酒大师”来吸引消费者。利用消费者对“洋面孔”的迷信通过身份造假来吸引大家,这样的行为已经越过了诚信的底线,涉嫌欺骗消费者了,无论如何也不能就这么听之任之。 广告效应好不是商家造假的理由,把话说得再明白点儿就是,出租“洋面孔”可以,欺骗消费者不行。要想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能光靠消费者自己睁大了眼睛来分清眼前到底是“洋专家”还是“洋演员”,更不能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商家的自律上,更需要工商部门等监管机构拿着“大棒”在一边伺候着,万一商家过了“度”可以及时敲打一下,别让“洋面孔”变成了“国际骗子”的代名词。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相关新闻
- [ 07-10]中国消费者因何吝啬?
- [ 06-13]做道德的生产者,而不是消费者
- [ 06-13]乳协要用事实让消费者信服
- [ 06-05]哪一个真正的消费者会如此专业
- [ 05-17]洋奶粉“涨无度”果然怪消费者?
- [ 03-16]非法“315”网站泛滥折射消费者维权不畅
- [ 03-16]金融业应给消费者一个说理的地方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