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护工荒”需先除“三病”
2012-09-26 22:39? 余明辉?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邓宇虹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近年来,护工日渐成为大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行业。然而,在巨大的市场需求面前,护工群体的数量却在不断减少,“护工荒”在全国各地相继上演。据媒体报道,北京当前老年护理人员极度短缺,持证上岗的资深护工千金难求,南京市大部分养老机构正遭遇严重的“用工荒”,预计护工缺口达数千人。在某些地方,即便护工的报酬不断上涨,有的超过20%,可依然很少有人愿意从事这份工作。(9月20日中国青年报) 无可否认,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护工”已经成为一个行业,老龄化社会步伐的加快等原因,亦使得该行业成为社会需求的“香饽饽”。但遗憾的却是,人们对这一行业的认识还没有达成应有的共识,社会对这一行业的从业人员的保障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国家及相关部门对这一行业的引导和管理还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换句话说,如何解决护工这一行业从业人员的就业数量和质量,已然成为摆在社会和政府面前一道绕过的严肃考题。而想破解“护工荒”,就要找准“病根”,对症下药。 一是“思想矮化病”。提到护工,人们的第一反应,恐怕就是护工工作的脏、累、多、杂等,对应的就是就业群众的地等化。再加上政府认识不够,宣传不足,引导不力以及旧有等级观念的作祟,现代护工和掏粪工、清洁工等一样,成了现代社会低下人群的代名词和身份符号,拿着有色眼镜看人,不给护工应有的尊重和地位,存在实质意义上的身份歧视和工种歧视,没有认识到护工及其工作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全社会只有工作分工不同,没有人群和人格的高低贵贱之分。而要想更多人愿意从事护工工作,就需要全社会切实从内心深处改变对护工的看法,从一言一行中表现出对护工应有的尊重。 二是“待遇不良病”。与护工工作的脏、累、多、杂极不相符的却是待遇的低、少、差。端茶倒水、擦屎刮尿,没白天没黑夜、没有节假日和休息日,工资却很低且不稳定,且福利差没有着落或根本没有,应有的社保、医保等社会保障更是奢谈,而且工作干的稍有差错便被雇主训斥甚至随意解雇,欲哭无泪投诉无门,这便是时下大多数护工或多或少面临的问题。笔者熟悉的一护工曾说,活多活累没什么,就怕流汗流泪却没待遇。这也许代表了时下大多数护工的心声,也同时从一个侧面表明了护工短缺的一大主因。尊重护工,提高护工地位,从提高护工薪资、福利和社会保障入手,不失为好办法。 三是“管理软化病”。目前,在许多行业和从业规范上,不管是国家层面或是地方层面,都出台有许多明细的工作操作规范、权益保障规范、考核细则和准入门槛等较为详细的规定,如护士、清洁工等。但护工行业却鲜有规定,即使有少得可怜的关于护工准入的培训规定,也是被胡乱执行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预先规范行业需先完善法规,出台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当是首选。 目前,在国外尤其是社会服务体系较为完善的国家,如美国,护士分为三级,其中助理护士相当于我们所说的“护工”,都是经过正规培训和严格考核之后才上岗的,社会认可度高,不存在职业歧视,而且有劳工团体为他们争取最低工资和最长工作时间的保障,待遇优厚,以致近年来有很多中国护士“跳槽”到国外去当助理护士。因此,振兴我们的“护工产业”,就要从实际国情出发,既要引导提高社会对护工的认可度,更要提升护工的实际待遇。而这都要依赖于政府相关部门对护工行业工作的高度重视,加大护工行业条规政策的整合、制定和规范力度,加强护工培训成长速度,满足社会需要。 |
相关阅读:
- [ 07-02]“护工虐童”折射福利机构“转包”乱象
- [ 06-07]民办养老院需要更多扶持
- [ 06-03]“黑心护工“不是道德之殇而是体制之失
- [ 06-02]还有多少“冷血护工”不为人知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jjjtsb.com 篮球比分直播: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