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失掉改革调整的灵敏度
www.fjnet.cn?2012-10-22 09:06? 肖畅?来源:长江日报 我来说两句
相关评论: 10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四季度要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总体方案。参与分配改革方案讨论的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预计,方案12月底就能出来。 收入分配改革等了八年,总体方案一直在“研究中”。不过,目前的改革信号出自国务院,信息权威,时间表清晰,相信这次改革不再是空谈——也没有时间再空谈了。 当然,广义上的分配改革并非毫无进展。工资条例、税制改革等等,都可视为分配改革的前奏,只是,这些对经济体制并无较深的触及,以体制改革而言,不能等量齐观。完整意义上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等了这么久,研究了这么多年,原因自然在于改革是个繁杂、系统的工程,问题多,阻力大,不能不谨慎。但是,梳理分配改革的新闻和议题,又很难说这八年等得值得。 分配改革2005年已开始酝酿,但改革的理念、手段、时机一直争论至今,2010年5月《人民日报》甚至还在撰文批评改革的“三大认识误区”,重申改革不是经济维稳,靠不了市场,宜早不宜迟。这些常识之所以一再重申,原因在于改革的紧迫性缺乏足够的重视,以至于延缓改革的理由不断增多,最常见的理由便是“利益集团阻挠”。 10月19日的《经济球探体育比分:报》上,仍有专家认为“既得利益群体的阻碍是主要因素”。 分配改革,就是要重新调整目前不甚合理、且日渐固化了的利益分配格局。如果说忌惮“利益集团阻挠”,那么分配改革将不存在任何改革时机,因为既有的特殊利益格局只会继续固化。坐等改革时机,就是让既得利益做大、做强,然后改革空间将被迫一点点流逝。 我们常说试错改革、渐进改革,其前提是,改革至少要跬步积累,循序推进,在试错中丰富经验,在纠错中完善改革举措,谋求渐进的成果,进而累积成果,而非累积问题。改革纲领、目标要强硬,但具体实践离不开柔性与灵活。这就是说,再好的方案,也要通过试错来完善其自身,而不是坐等问题积累,并在不断累积的问题上进行更“深刻”的研究。无论方案多么系统、完整,它都应留下一个反馈—吸收—解决问题的开放机制,如其不然,就会因新增的问题而束手不前,甚至可能全盘推倒重来。在这个意义上,改革宜早不宜迟,越是延缓,试错机会越少,问题的累积将越难以被消化,甚至将积重难返。 改革的力量也是会累积的,不在体制的框架下累积,就会在体制框架之外累积。改革与变革,只是量化累积的差异,其次则体现为谁来主导改革或倒逼变革的问题。我们不能总是等待改革力量的蓄积,以至于改革就意味着震荡治疗,以为一说到改革就要牵一发而动全身,仿佛改革从没有具体而微的切入口。从认识改革紧迫性的角度而言,问题不止体现于分配改革,还有其他。 我们处在一个转型时代,需要改革的问题多,改革议程应有相对稳固的呈现,几年解决一个小问题,多少年解决一个大问题,这要有一定的频率。在试错、纠错中推动具有一定灵敏度的改革,这应当成为常态。改革或者推不动,或者劲攒得越久越足社会震荡越大,或者错了而纠不回来,这是利益、思维和体制僵化的表现,中国历史上并非没有教训。 以八年等待一个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方案,这个时间确实长了点。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0-16]收入分配,治标与治本
- [ 08-31]收入分配改革不能始终在密室游戏中自说自话
- [ 05-24]以收入分配改革稳增长、促消费
- [ 01-06]基尼系数“脱敏”,有助收入分配改革
- [ 12-15]中等收入者增加关键在分配改革
- [ 07-22]收入分配改革需顶层设计
- [ 06-17]改善收入分配 仅调个税还不够
- [ 12-23]我们在收入分配改革期待中慢慢变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