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教育部获悉,国家将从5个方面入手进行顶层制度设计,力争用3至5年时间实现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的制度化、常态化,让教育人才从“学校人”变为“系统人”。(《北京晚报》12月4日) 县域内校长教师交流大概也就是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操纵下,县域之内的校长教师经常来回调动,校长教师不能长期固定在某一所学校工作。这绝对不是一个好主意。 且不说某些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一直悄悄利用教师调动收受贿赂,很可能把教师交流机制当作拓展财路的机会,单从教师自身的立场看,有几个会赞同这套机制?有关方面设计这种县域教师交流机制时,会不会征求一下广大教师的意见? 既然说是县域内交流,主管部门很可能会把教师调动到远离自己住家几十里甚至上百里的地方,没准还会把同为教师的夫妻一个东一个西打发了。以目前的情况看,3至5年的时间内,很多地方的县域交通也不大可能发展到像城市公交系统那样,方便教师上班早出晚归,这样很多教师就不得不住在学校,那么这些教师的家庭怎么办?他们的父母和孩子谁来照顾?总不能把全家都搬到学校住吧?何况政府既不打算也没资金给教师们提供这样的条件。真有钱的话,还不如大幅提高农村教师待遇留住人才。 如此“交流”折腾,对基层教师实在不够尊重,又如何能让被“交流”的教师们心甘情愿为教育事业奉献? 再者,让教育人才从“学校人”变成“系统人”,本质上就是教育主管部门决定教师的聘任,仍然剥夺了学校聘请教师的权利。这样可能延续目前的状况,学校明明需要教师,但主管部门就是不给。或者主管部门领导出于某种利益考虑,随便就把一所学校的教师调走了,然后还冠冕堂皇宣称这是执行制度。不能保证学校根据需要聘请教师的权利,一所学校的师资无法得到保证也无法稳定下来,这些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就无法提高,不利于学校的稳定和发展,还扯什么义务教育均衡? 有关方面不去考虑基层教师权益保障问题,更无视很多学校得不到充足的教育资源的事实,却自以为是地要搞县域教师交流,以图均衡义务教育资源,这样的“顶层制度设计”,根本就是缘木求鱼,开错了药方。 |
相关阅读:
- [ 09-12]教师流动,“低就”必须“高配”
- [ 06-25]厦门教师流动:不要只看到眼前利益
- [ 06-25]名校教师流动不如加大对弱校的投入
- [ 10-27]教师流动:宜提倡不宜搞"一刀切"
- [ 03-14]人大代表郑捷回复“完善城乡教师流动机制”
- [ 02-25]推动教育公平别迷信教师“流动制”
- [ 02-25]推动教育公平别迷信教师“流动制”
- [ 02-24]教师流动制未必是良方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jjjtsb.com 篮球比分直播: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