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走了,王紫菲红了。我一点也不感到奇怪。当天网络直播的时候,就有网友在twitter上说,这个姑娘一定会火起来。王紫菲本人感到惊讶,是因为她不够了解中国的媒体环境。

王紫菲当天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出席奥巴马与上海青年“市政厅式”对话。她安静地坐在那里,一周以后就成了新闻的主角。不是因为她做的事情太多了,而是因为媒体可以报道的东西太少了。至于她脱外衣、与奥巴马大方握手,都是媒体无中生有的八卦。

媒体太八卦了。没错,新闻的娱乐化是一个世界潮流。它让有识之士感到担忧,害怕人类会娱乐至死。这是后工业化时代的产物,眼球经济主宰了我们的认知。它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严肃思考,这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不过,我一向认为,有些学者顺手从世界潮流中舀出几瓢水来,浇灌自己这片杂草丛生的土地,就太有些偷懒了。中国的情景很不一样,混合了前现代与后现代的问题,需要做具体的分析。

“娱乐至死”这两年在中国成为时髦的词语,它来自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于1986年出版的一本同名书,该书说的是后现代消费主义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冲击。“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但是,一些论者有意无意间忽略了,波兹曼在该书前言中比较了两个预言,该书的内容是建立在其中一个预言没有能够成为现实的前提之下的。这两个预言,一个是奥威尔在《一九八四》中警示的强权压迫,一个是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中警示的娱乐至死。

这本书的前提就是:“自由民主的根得以延续,不管奥威尔笔下的噩梦是否降临在别的地方,至少我们(美国人)是幸免于难了。” 波兹曼在该书别的章节中也多次提到,他只是讨论美国的情形。

那么中国当下的严肃新闻,有没有“娱乐至死”问题?它和美国的情形是否一样?我的回答是,严肃新闻娱乐化相当普遍,但是其原因并不能完全套用波兹曼的球探体育比分:和分析,更在于中国自己的特殊新闻环境。为什么娱乐新闻和体育新闻在近年来的中国媒体中表现得如此突出?道理其实很简单:因为这两个领域的新闻开放得最早也最充分。

在奥巴马女郎的报道中,媒体中有这样一段话:“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在上海与中国青年对话,不知为什么没能留下几句值得记住的话,倒是无意间捧红了现场一位没有获得提问机会的女大学生王紫菲。”这段话记录了十分典型的中国情景。奥巴马此行真的没有说过什么值得讨论的话吗?没有做过什么让人记得住的事吗?你到一些较为开放的网络论坛上去看一下,就不会同意这个判断了。但是,在传统媒体中,人们的印象就是这样子的,于是八卦自然有理了,而且对于打破沉闷的报道有功了。

国外的娱乐化有一些边界。第一是这个人的确是做了点什么,比如美国的佩琳女士,成了政坛的“芙蓉姐姐”,是因为她真的参与竞选了。第二,征用性别因素的时候,要特别小心,不能仅仅因为性别和长相就成为新闻。而在中国,这方面几乎肆无忌惮。

' />

王紫菲在奥巴马演讲现场 图片来源:东方宽频

11月1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上海科技馆发表演讲并与中国青年对话,现场一名与奥巴马一起出现在镜头里的中国黑衣美女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这位美女脱红色外套穿着黑衣听演讲的全过程,被制作成了动画迅速走红各大论坛,引发网友人肉搜索。24日,王紫菲开博回应网上的各种猜测,称没有自我炒作,座位只是分配的,请口下留情吧。(11月25日《新快报》)

有网友质疑她想出名不择手段,故意穿一袭红衣来会场脱。她故意“摆拍”的证据是:整个听讲过程坐姿始终端正;一点都没有大学生的青涩,十分自信,判定没有专业训练是达不到如此从容淡定。网友质疑交大姑娘的动机不纯:若不是蓄意炒作,为何她脱衣服的时候眼睛老盯着摄像头?可是,为何人们的眼睛又老盯着她在脱衣服呢?有谁还记得奥巴马对中国青年说了什么?

最近天气寒冷,穿着大衣进会场,会场开着暖气,在演讲人到来前把大衣脱了,有何不妥?所谓“奥巴马女郎”并没有坐在听讲座最有利的位置上,一般认为面朝主席台是个好位置,背对演讲人反而感观不佳。可是还要被质疑图谋不轨,为了搏出位调换到这里,这一点她也澄清这是分配的座位。

奥巴马是个很有魅力的黑人总统,如果一个小女子在其身后脱衣服,就能“喧宾夺主”,那也太小看美国总统的气场了。一个人想走红网络,大多像“芙蓉姐姐”式的出格,搔首弄姿、丑态百出。可这名上海交大的研究生王紫菲却举止优雅、体面庄重。指责她炒作的“罪证”,在我看来完全是优点:坐姿端正、自信从容。对于坐姿的端正,她写博客解释:这次会议通过互联网全球直播,她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形象,更是学校的形象,国家的形象,怎可以松懈?

中国难道不需要面对美国总统毫不怯场的年轻人吗?不正是该把青年人培养成为自信从容的新一代吗?如果把唯唯诺诺、不懂礼节看作是中国青年的常态,一个严格律己的优秀青年却视为异类,棒打出头鸟,这是不是民族的悲哀?去年温家宝总理来到北航图书馆和大学生们亲密接触,一个女生似乎对此并不感冒,背对总理认真学习,被称为“史上最牛女生”。该校又忙着澄清并非“不理睬”总理。

一个政治人物本应是活动的主角,有的人却不关心他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或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却对一些“花边新闻”津津乐道。她们本来只处于“路人”角色,连绿叶的“配角”都算不上,却被扣上“最牛”帽子成为舆论焦点。奥巴马此次访华意义重大,可人们却好像对奥巴马主要说了些什么不甚关注,即使网站把奥巴马放在最显眼的位置,报纸头版头条、不惜版面宣传。可就没看到几篇国人对奥巴马之旅像样的评论分析,没看到网友正儿八经地跟帖议论国事,即使有媒体独家专访了奥巴马也只得委曲求全。花边新闻却传播最广,国宴上的菜汤、奥巴马与女服务员的对视、演讲时身后的美女脱衣……好像他不过是呼啸而过的明星走秀一般,成为了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

国人或是明哲保身“莫商国事”,或是感觉国际政治离我们太遥远,或是选题过于宏大没能耐去参与讨论。奥巴马与中国青年对话,我们就只剩去盯着美女脱衣服的本事吗?那天奥巴马说,“年轻人你们的才能、你们的献身精神、你们的梦想在21世纪实现方面会发挥很大的作用。”而年轻人的才能、精神和梦想又在何方?

' />
相关文章:

“奥巴马女郎”何以走红

无辜的奥巴马 无奈的CiCi同学

有些人为何老盯着美女当奥巴马脱衣服

炒作奥巴马背后的女人,网络偷窥下的蛋

11月1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上海科技馆发表演讲并与中国青年对话,现场一名与奥巴马一起出现在镜头里的中国黑衣美女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这位美女当时脱掉红色外套穿着黑衣坐在奥巴马背后听演讲的全过程,被制作成了动画上传网络,迅速走红各大论坛。昨日,该美女的身份被曝光:上海交大安泰经管学院研一学生王紫菲。王同学也通过新浪腾讯博客发表了回应。

与娱乐明星们潜心设法炒红自己有所不同,王紫菲的走红可能让她自己都感觉莫名其妙。奥巴马与中国青年对话之后,闾丘露薇在博客里无比遗憾地写道,“互动的过程并没有出现火花。镜头里面的那些年轻听众完全没有了年轻人应该有的活跃和好奇心。这让我想起了25年前的复旦相晖堂,如果大家有机会看到照片,那个时候的大学生虽然很土,但是充满了活力。忍不住把这些坐在科技馆内的年轻人和20多年前的那些曾经的年轻人进行比较,大家都会发现,青出于蓝有时候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在这场对话之后,很少有舆论像闾丘露薇这般去关注这个时代中国年轻人的精神状态,我们似乎已经不太在乎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是否还具备逼人的朝气和活力,是否具备能够代表这个时代这个年龄阶段的精神素养。一些“内核”的东西已经远离了舆论聚焦的视野,我们似乎更多地将目光转移到了那些在座的年轻人,他们的外在气质、他们的着装打扮、他们不卑不亢的神态是否能够代表中国气质。

具体到“奥巴马女郎”蹿红网络这件事上,如果没有这个时代里某些共通的东西潜移默化地推动,“奥巴马女郎”会火起来吗?不得不说,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逐渐丰腴的时代,而我们的精神或许正在日渐平庸起来。“奥巴马女郎”正是走红在一个平庸的时代。

' />
距奥巴马先生在上海科技馆发表演讲并与中国青年对话已过去了10多天,这位因语言能力惊人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总统说了些什么,多数人已记不清了,但是与他一起出现在镜头内的一名上海黑衣女同学,在网上却越来越出名。

红衣美女在与奥巴马与中国青年对话 迅速窜红网络

据当事人的描述,故事的缘起应该是因为一个无聊或者是敬业的摄影记者(据说“除了记者其他人是不可以带相机进入会场的”),他们在等待奥巴马先生上台的时候,可能是无聊得开始看美女,就捕捉到了一位女同学脱去红色外套的过程;当然也有可能是为了更好地拍摄奥巴马先生,临阵磨枪,对一位女同学脱去红色外套的过程进行了试拍。无论他是无聊还是敬业,后来,“未经有关部门的审核”,这组照片被发到了网上。

借着网友、网站的大力传播,这位女同学“一脱成名”(网友语)。像央视春晚上神秘的白衣MM一样,这位女同学的身份被消息灵通的网友说得有鼻子有眼:有说是范冰冰亲戚的、有说是杨澜侄女的、有说是女官员或女警察的……

随着网站工作人员的“联系”,紫菲CiCi同学选择开设博客,说明自己。24日的博客文章,只一天时间,点击量已超过50万,就是这么惊人的点击量。

从CiCi同学的博客里,我们读到的是一个女孩子的成长史,对培育孩子特别有教育意义。一定要从小对孩子进行培养,让孩子“久经场面”,“六岁时第一次小提琴登台演出”之后拍拍戏,做做主持人、形象大使,再接受接受采访,这样才能对待名人不卑不亢,哪怕他是美国总统,就算他能送你“2012方舟”票,也没什么了不起。还是要见世面啊,这些年我们的青少年见识的确长了不少,比罗永浩(前新东方著名教师)十三岁时才第一次目击“活的黑人”时的震撼,不知道要长进了多少。


这也许就是30年来我们的进步吧,我相信再过30年,相当部分的中国青年,能有CiCi同学的水准,不管是穿衣服的品位,还是脱衣服(我说的是外套)的动作;是看记者的淡定,还是看总统的大胆。

当然CiCi同学,不是完美的标杆,还有需要提高的地方,比如对待网友的话,本没必要太当真。没有必要说什么“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口下留情吧”。这年头,当一个名人,就要不怕别人说。虽然CiCi同学自称“绝没想过要进入娱乐圈”,但是肯定也是希望成名的,否则为什么要参加选秀活动呢?你看你传说中的亲戚范冰冰姐姐、杨澜姑姑都被人说了不止千百句,也没有被毁灭,依然红得很。至于要“培植”一个人,网友的千句话估计没什么用,需要成千上万条短信啊什么的,才能有点用。

还有就是,CiCi同学称“拍戏、表演都只是出于兴趣与个人喜爱,同时也是出于对现存观点的一丝叛逆心理,因为普遍人们对于高学历女生会有一种误解,我希望能够透过我来转变一些大家固有的看法”。CiCi同学“拍戏、表演”的时候是大学生,现在也只是研究生一年级,也许算“高学历女生”,但我相信那些持“人分三类:男人、女人、女博士”观点的不是“普遍人们”,只是少数“人们”,这样的观点绝不是“大家固有的看法”。我们大家知道,高学历女生别说是业余的,就是职业从事演艺事业的就有不少,比如萨朗·斯通、林熙蕾、赵薇等等。高学历女生不但能拍戏、表演,还能搞体育,打乒乓啊,跳水啊,不是也出了不少女硕士、女博士?

特别有一点要和CiCi同学商榷,你博文的题目叫《奥巴马总统为我带来了什么》,我个人认为,你的这些“麻烦”,并不是奥巴马总统带来的,要怪就该怪那个记者,但是有一句话,叫做“是金子总会闪光的”……

' />
前不久,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上海科技馆发表演讲时,一位坐于学生席并正对奥巴马的女孩被记者无意摄入镜头,因其身着醒目红色外套,且举止“颇具镜头感”而招致网友诸如“炒作”、“作秀”等若干非议,数天内迅速成为网络红人。昨日,顶着“奥巴马身后黑衣美女”头衔红遍网络的王紫菲开通博客,澄清“自我炒作”等种种质疑。在题为《奥巴马为我带来了什么》的博文中,上海交通大学在读研究生身份的她,称因连日来的舆论压力很是烦恼,希望恢复平静生活。(11月25日《华商报》)

美国总统奥巴马首次访问中国,这可是一件大事;奥巴马与中国青年对话,这更加难得。奥巴马已经走了,按道理来说,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奥巴马在这场对话中的回答,更加应该去深刻解读从奥巴马的回答中透露出的各种信息。可没想到,这一切却被奥巴马身后的一个黑衣美女抢了风头。这些天来,不少网民对这位黑衣美女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不仅发动人肉搜索确认了她的身份,她脱掉红色外套穿着黑衣坐在奥巴马背后听演讲的全过程,还被制作成了GIF动画上传网络,被各大论坛广泛转载。百度一下“奥巴马黑衣”,可以找到近18万篇相关网页。

纵观王紫菲的“成名史”,不得不感慨当今网络造星力量的惊人。王紫菲不过就是碰巧坐在奥巴马的后面,不过就是当众脱了一件外套,不过就是和奥巴马握手时表现得非常沉稳大方,却被一些好事的网民紧紧揪住不放。王紫菲坐在奥巴马后面,那纯属偶然,即使她不坐在奥巴马后面,也会有别人坐在奥巴马后面;王紫菲脱外套,可能是室内温度太高,可能是怕穿红衣服太显眼,但不管怎么样这些无伤大雅,至于和奥巴马落落大方的握手,也可能是从小培养所得,大场面见得多,因此也没有必要大惊小怪。可是,这一切在一些好事的网民和媒体眼里,却是极好的吸引眼球的素材。于是,一些毫无根据的猜测和主观臆断,被强加在这位黑衣美女身上,说这一切都是她的自我炒作,甚至说她“和范冰冰有亲戚关系”、“是杨澜的侄女”——仅仅通过王紫菲的这些普通的行为,就能得出如此一大堆结论,是不是有些太牵强附会了?

其实,真正炒作的不是王紫菲,恰恰是网民自己。坐在奥巴马后面、被摄像机拍到脱衣——这都是几个偶然的巧合,却被刁钻的网友抓住,并且毫无根据的添油加醋,王紫菲就这样从一个普通学生变成了网络红人。如果说王紫菲是在炒作自己,那网络上对王紫菲进行人肉搜索、将她脱衣的动作制成图片动画的行为,无疑是对这场炒作进行更大规模的推波助澜。将王紫菲捧红以后,又对王紫菲扣上“炒作”的帽子加以指责,真是“成也网络,败也网络”。

网络就是这样,伴随着无聊网民的穷追猛打,媒体的跟进报道,一件小小的事情都会变成大事,一个原本默默无闻的人都会变成红人。“奥巴马背后的女人”,不过是又一枚网络下的蛋。

' />